FUN官网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监测

来源:FUN官网    发布时间:2024-03-11 08:41:52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工作,国家统计局与京津冀统计部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统计监测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及政策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三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将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新格局。为科学监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国家统计局坚持以习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在准确把握协同发展的本质、内涵和要求基础上,按照突出前瞻性兼顾可获得性、突出整体协同兼顾功能定位等原则,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定位、功能疏解、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社会发展六个方面做统计监测,以期全面客观科学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

  (一)目标定位。是从发展水平、功能定位和辐射带动三个角度,选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创新驱动指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是反映京津冀的总体发展水平、各自的功能定位及对全国的辐射带动情况。

  (二)功能疏解。是从疏解转移、承接合作、人口调控三个角度,选用北京累计退出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数、北京累计减少的物流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数、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增速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产业对接与合作及首都人口调控的进展情况。

  (三)产业升级。是从结构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三个角度,选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出比重、社会劳动生产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在产业结构升级、质量效益提升和创新发展等领域的进展情况。

  (四)环境保护。是从资源利用、环境建设二个角度,选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的进展情况。

  (五)交通建设。是从资金投入、交通运输、互联互通三个角度,选用交通运输累计投资额、区域内高速公路里程、交通“一卡通”发放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交通领域资金投入、交通运输及互联互通的进展情况。

  (六)社会发展。是从收入水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个角度,选用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京津冀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京津冀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之比、京津冀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之比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三地居民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进展情况。

  2019年统计监测数据表明,京津冀区域发展稳中有进,功能定位日趋强化。三地地区生产总值845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为6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8.2%,拥有孵化器机构500余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2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4.9%。天津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6.5%,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33.5%,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增长8.1%。河北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增长34.1%。疏解转移有序推进,减量发展成效明显。北京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拆违腾退土地5706公顷,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482家,注册资本金31亿元,京津合作示范区完成首批10个地块出让,共承接京津基本单位964个,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驱动效果显现。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为4.5:28.7:6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中,智能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长8.2%。河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北京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16.1%。天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均突破6000家。河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超过2000家。共享发展取得实效,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北京、天津、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7%、7.3%和9.5%。天津、河北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分别为50%和58.1%。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三地公路里程同比增加0.4万公里。持续推动北京与河北廊坊、张家口等五市医疗卫生合作,16家市属医院已与河北26家医院共同开展31个合作项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的发挥三地统计部门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动实现三地统计系统数据共享,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共享方案》,聚焦区域发展和协同发展,及时开展监测与分析研究,为中央和三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建议。一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2015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撰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情况的报告。二是依托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监测,结合三地共享数据开展季度分析,编印《京津冀主要指标数据》。三是结合各自特点和需求,开展专题性分析研究,如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研究、区域产业升级布局优化研究、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等,深入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四是大力宣传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成果,积极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解读协同发展进展成效。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工作,国家统计局与京津冀统计部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统计监测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及政策效果,及时有效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三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将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新格局。为科学监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国家统计局坚持以习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在精准把握协同发展的本质、内涵和要求基础上,按照突出前瞻性兼顾可获得性、突出整体协同兼顾功能定位等原则,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定位、功能疏解、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六个方面做统计监测,以期全面客观科学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

  (一)目标定位。是从发展水平、功能定位和辐射带动三个角度,选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创新驱动指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是反映京津冀的总体发展水平、各自的功能定位及对全国的辐射带动情况。

  (二)功能疏解。是从疏解转移、承接合作、人口调控三个角度,选用北京累计退出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数、北京累计减少的物流公司和商品交易市场数、北京城六区非流动人口增速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产业对接与合作及首都人口调控的进展情况。

  (三)产业升级。是从结构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三个角度,选用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出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出比重、社会劳动生产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在产业体系升级、质量效益提升和创新发展等领域的进展情况。

  (四)环境保护。是从资源利用、环境建设二个角度,选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的进展情况。

  (五)交通建设。是从资产金额的投入、交通运输、相互连通三个角度,选用交通运输累计投资额、区域内高速公路里程、交通“一卡通”发放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交通领域资产金额的投入、交通运输及相互连通的进展情况。

  (六)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从收入水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个角度,选用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京津冀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京津冀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之比、京津冀基本养老金中等水准之比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监测。主要反映京津冀三地居民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进展情况。

  2019年统计监测数据表明,京津冀区域发展稳中有进,功能定位日趋强化。三地地区生产总值845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为6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8.2%,拥有孵化器机构500余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2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4.9%。天津技术制造业投资提高36.5%,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33.5%,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增长8.1%。河北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增长34.1%。疏解转移有序推进,减量发展成效明显。北京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拆违腾退土地5706公顷,全市非流动人口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482家,注册资本金31亿元,京津合作示范区完成首批10个地块出让,共承接京津基本单位964个,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6.0%。新兴起的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创新驱动效果显现。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体系为4.5:28.7:6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中,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增加值增长8.2%。河北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北京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16.1%。天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均突破6000家。河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超越2000家。共享发展取得实效,居民获得感慢慢地加强。北京、天津、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7%、7.3%和9.5%。天津、河北地表水优良水体占比分别是50%和58.1%。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三地公路里程同比增加0.4万公里。持续推动北京与河北廊坊、张家口等五市医疗卫生合作,16家市属医院已与河北26家医院共同开展31个合作项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的发挥三地统计部门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动实现三地统计系统数据共享,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共享方案》,聚焦区域发展和协同发展,及时开展监测与分析研究,为中央和三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建议。一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2015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撰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情况的报告。二是依托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监测,结合三地共享数据开展季度分析,编印《京津冀主要指标数据》。三是结合各自特点和需求,开展专题性分析研究,如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研究、区域产业升级布局优化研究、区域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等,深入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四是大力宣传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成果,积极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解读协同发展进展成效。

var url = [];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for(var i=0;i